編輯室報告
第一篇〈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成效之研究:社群召集人觀點〉,係以Stufflebeam CIPP 評鑑模式為基模,以問卷探究109 學年度擔任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3589位社群召集人,以了解教師成長社群之運作現況與成效,並界定影響運作成效的相關因素。研究發現社群召集人培訓、社群運作內容、運作型式與社群運作成效四個變項之效益均顯著,且社群運作因素對教學助益、成員參與之持續性具有顯著影響力。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社群之目標原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善教師教學實務與提升學生學習,本研究洽為實施成果的檢核,除了解現況外,並提出具體之實施建議,對於推動教師專業成長之實務與研究工作具參考價值。
第二篇〈CLIL教學運用在國小四年級數學科的行動研究〉,本篇之主題呼應國家雙語教學之政策,透過教學行動─研究反思與修正的歷程,提出並執行數學CLIL 教學模式,並檢驗實施成效。作者設計角度及三角形兩個幾何單元的教學,於110 年10 月6 日至28 日在國小四年級實施數學雙語沈浸式教學,以教室觀察紀錄、訪談、省思札記、中、英語單元成就測驗等多元性資料,並進行綜合性之成效分析。研究結果針對 CLIL學習情境之中英語比例、課程設計與難度設定、教學內容調整、及學習評量提出具體建議與反思,本篇論文提出國小數學雙語學習單元教學方案,對於雙語教學之落實與推展應具價值。
第三篇〈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究學生作弊行為之縱貫分析〉,乃以Beck 與Ajzen(1991)「納 入 道德義務因素的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臺灣國、高中學生的作弊行為,建構以計畫行為理論為筐架之「作弊結構模式」,以闡釋國高中學生之作弊行為的影響因子。研究結果證明理論模式與實際數據間有良好之適配度;同時,態度、知覺行為控制,與道德義務為作弊意圖之顯著預測因子,並透過作弊意圖間接預測作弊行為;本模式亦被證明具有跨時性之縱貫效果;當前作弊意圖可以顯著預測未來的作弊行為。本文對於國、高中學生之考試不端行為與促成因子提出理論模型並加以驗證,可作為教學評量公平行為之相關研究的參考。
第四篇〈初任校長推動國際教育之微觀政治素養分析〉,本篇研究意圖探究初任校長在推動國際教育的學校變革行動中,如何運用微觀政治之經驗與素養。本研究為一個案研究,乃以一所致力推動國際教育且以此為願景的國民小學為研究樣本,針對該校校長及推動國際教育之相關人員含教務主任、英語教師及其他教師,進行質性訪談,經主題編碼分析後,本文結果呈現校長如何本於其微觀政治素養,推動校務變革,以實踐國際教育,包含認知、技能,與情意層面之各項舉錯,本研究之結果可做為基層學校國際教育推展的參考。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第17卷1期 執行編輯 陳珍德 謹誌2024 年
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