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報》主編的話
《特殊教育學報》是一份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發行,可供國內、外特殊教育領域的學者專家及研究人員們發表高品質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自2010年起成為TSSCI期刊迄今,持續獲得專業認可與讀者們的支持。本學報近年來有下列四項具體作為,包括:(1)每年以固定出版二期為目標;(2)自第51期起增加「主編的話」,以更慎重且正式的方式,向讀者們推薦該期所刊登的學術論文;(3)自第57期起為了提升獲刊登論文的國際專業對話可能,將英文摘要調整成「長摘要」格式;(4)自第55期起以每五期為間隔的方式出版專輯,本期(第60期)再次以專輯方式出刊,聚焦「融合教育」的研發分享。前述四項具體作為應可見證編審團隊對本學報品質的重視,並積極進行滾動式修正的敬業態度。謹將本期以「融合教育」為主題,且經嚴謹、匿名審查機制所刊登的三篇高品質論文的內容摘要呈現在諸位關心特殊教育專業發展的讀者們面前,先預祝開卷有益!
我國在2023年6月通過了全新的《特殊教育法》,其中第一條便揭示:「為使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之國民,均有接受適性及融合教育之權利,充分發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增進服務社會能力,特制訂本法。」顯示,融合教育已明確成為當代特殊教育的主流思潮。本期刊編審委員之一,任教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洪榮照教授,在本次修法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洪教授對於融合教育有如下的詮釋:「是一個系統化的改革過程,包括改變與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理念、結構和策略,以克服阻礙,希望為同樣年齡層的所有學生提供公平和參與式的學習經驗,以及最符合其需求和喜好的環境。」本期所刊登的第一篇及第二篇論文,均是探討如何在學前教育環境中推動融合教育,俾利發展遲緩幼兒能在不歧視、平等和機會均等的基礎上,獲得合理對待、必要協助,以及有效的學習參與。
第一篇為吳恩綸和童伊廸合作完成的一份質性研究成果,從篇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參與作息本位模式的療育經驗探究〉即可瞭解其研究重點在於探討透過生活中的自然情境與日常作息,將各式學習機會反覆地嵌入幼兒園、家庭及社區環境中,再藉由家長增能與親師夥伴關係的建立,建構能有效提升發展遲緩幼兒學習成長的療育模式。藉由八個參與家庭的深度訪談,見證了以家庭為中心,強調家庭參與和作息本位的療育服務明顯優於傳統健保鐘點制、抽離式的療育服務,發展遲緩幼兒未來順利適應幼兒園作息的可能性亦更可期待。這個研究給了我們下列的三個啟示:(1)家庭參與是促進早期療育成效的關鍵因素,透過增能及夥伴關係提供家長各式支持服務,對改善家長親職壓力助益極大;(2)作息本位模式強調以日常生活為基礎,藉由生活中重複出現的作息活動,自然而然地嵌入各式學習,對於發展遲緩幼兒生活知能的立即學習、保留及類化都具有成效;(3)研究結果對於如何從家庭參與進一步推廣至幼兒園親師合作參與,甚具啟發性與臨床實務推動的潛在價值。亦可作為未來學前特殊教育教師與幼兒園教保人員進行合作教學,共同規劃能促進發展遲緩幼兒學習適應,甚至有助幼小轉銜輔導及服務的學校作息本位模式,值得提供給所有關注在幼教情境推動融合教育的讀者們參考。
第二篇為陳艾竹獨立完成的一份實證研究,從篇名〈視覺提示策略對三歲ADHD幼兒於例行性活動中的注意力表現〉可瞭解其研究重點在於藉由幼兒園環境中增加各式有效的視覺提示,以改善三歲ADHD幼兒的注意力,進而提升其學習參與及表現。作者以單一受試跨情境多基線設計,呈現由參與式觀察法所蒐集到的各式資料,成功驗證ADHD幼兒在餐點清潔、如廁與收拾接送等三個幼兒園日常時間區段中注意力表現的立即與維持效果。研究者藉由圖片作為視覺提示,輔以口語提示及正向回饋,成功促進了ADHD幼兒的參與動機與良好表現。這個研究所帶給我們的啟示包括:(1)對於專注力普遍不佳的學前幼兒,增加環境中友善且易讀的視覺刺激或提示,有助於提升其學習參與及表現;(2)視覺提示策略輔以個別化的調整,可成為學前融合教育情境有效教學策略與班級經營的具體作為。
第三篇是由彭淑敏及佘永吉合作完成的〈通用設計客製化三維列印鞋墊對於扁平足者平衡及行走功能之成效〉,從主題可知,有別於一般聚焦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的研究,本研究聚焦輔助性科技對特殊需求者的應用成效。研究者藉由兩組實驗設計,應用三維(3D)列印技術提供扁平足受試者客製化的鞋墊,並配合功能性動作介入,探討為時12週日常生活的鞋墊穿著對於兩組受試者的動作影響。經過動作訓練評估後發現,實驗組受試者在部分趾骨區域壓力明顯低於控制組,兩組受試者藉由3D列印鞋墊均提升了走路速度,也降低了足底壓力的異常分布,部分受試者的平衡能力更獲得了改善。本研究結果呈現了在融合教育情境的諸多寶貴訊息:(1)並非身心障礙學生才可能會因扁平足,導致其行走表現的受限。本篇研究提供了學校對於具扁平足問題學生支持服務的可行作法;(2)面對需要將功能性動作訓練納入其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的身心障礙學生,本研究結合輔助性科技的通用設計理念與實務,可成為跨域整合的優良示例,作為IEP會議中普師、特師及相關專業人員共同討論的課題。
本期的三篇論文,研究對象包括學前發展遲緩幼兒及學齡階段學生;訴求類別包括發展遲緩幼兒及其家庭、學前ADHD幼兒,及具行動支持需求的扁平足患者;研究方法則涵蓋質性訪談研究、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研究,以及準實驗研究;關心的議題則從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可行模式的探究、強化ADHD幼兒注意力的有效策略,到輔助性科技在改善行走功能的應用等,均可做為未來探討融合教育情境如何為特殊需求學生進行合理調整、通用設計,甚至強化普特合作、家長參與及友善學習環境營造的延伸研究與推廣。最後,感謝這三篇論文中五位研究者的專業分享,以及諸位外審委員及全體編審團隊的無私奉獻。
隨著本期專輯的順利出刊,我們除將積極邀請對特殊教育多元課題有研究心得與成果的同業,持續惠賜稿件以光篇幅外,編審團隊更將討論接續上場的第65期(即將於2027年中出版)本學報第三次專輯主題,並及早公告周知!
《特殊教育學報》主編 林千惠謹誌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