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本刊徵稿範圍分為「師資培育理論與實務」、「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教師教學實務研究」及「相關學術議題」四大主軸,本期稿件經過嚴謹的匿名審查,作者反覆的費心修改,再經由本刊編輯委員會全體委員討論後,決議刊載以下四篇論文。四篇論文分別隸屬「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及「教師教學實務研究」研究主題,主題多元且內容豐富。
首先,第一篇為新北市立大觀國民小學李雅雯教師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掌慶維副教授共同撰寫的〈運用體育教學模組探究國小教師素養導向體育教學專業發展〉。該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資料收集涵蓋了領域會議記錄、半結構式訪談。資料分析則借鑑 Dipaola 與 Hoy (2014) 的觀點,以教師參與、教學實踐以及學生學習三大主軸作為分析架構並進行編碼。研究結果如下:一、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在素養導向教學概念上有所精進,惟情況依教師所持的教學觀點呈現不同情形;二、透過實踐體育教學模組教學,教師從中更能理解設計素養導向教學;三、教師使用素養導向體育教學時,學生體驗整合性的學習,亦更趨向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二篇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蕭楺蓁碩士生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黃寶園教授共同撰寫的〈臺中市國民小學雙語音樂教學之現狀、挑戰與教師自我成長省思研究〉。該研究以八位兼具音樂及雙語教學經驗的國小教師為研究個案。資料收集以晤談為主,資料分析則逐步由逐字稿至初步編碼。最後將初步分類後的資料進行主題化,形成主題以識別出多位教師共同面臨的現況與挑戰。研究結果顯示,在教學現況上,教師普遍重視營造無壓力的學習環境,課程以學科為主,英語學習為輔,主要運用CLI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透過共同備課或建立社群討論增進課程內涵。在教學挑戰上,教師面臨缺乏雙語音樂教材,需花費大量時間自編教材。經過雙語教學,教師在英語能力與音樂專業詞彙方面有明顯成長,並在教學策略上獲得進步,對雙語課程定位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篇為雲林縣立宜梧國民中學翁上峯教師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建隆教授共同撰寫的〈PBE為本的探究式教學對偏鄉國中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效益-以溫度與熱為例〉。該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樣本為中部某偏鄉國中八年級全部學生,實驗組實施PBE探究式教學,對照組則實施一般探究式教學。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之整體學習動機、科學學習價值和學習環境誘因分量表在前後測比較均顯著優於控制組。而實驗組之整體學習成效、溫度與溫度計和熱量命題概念亦顯著優於控制組。且實驗組學習動機與成效呈顯著正相關。質性部分亦顯示,PBE探究式教學,善用學生生活實例與生活經驗,能提供學生一個學習適應的橋樑,整體提升偏鄉學生溫度與熱單元的學習動機與成效。
第四篇為桃園市新屋區笨港國民小學沈帛穎教師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李松濤教授共同撰寫的〈以教學語言與多模態視角檢視國小自然雙語教師教學鷹架之個案研究〉。該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資料收集包括課室觀察,書面文件與深入訪談。資料分析則透過教學語言及多模態教學的編碼分析與整理以回應研究問題。研究結果發現個案教師以教學語言與多模態教學作為教學鷹架時,會同時考量學生的認知需求、教學目標及評量方式、自然雙語課程的特殊性及不同呈現形式的特性。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個案教師會適時的調整教學語言及多模態教學鷹架來回應學生的學習狀況。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第18卷2期 執行編輯 簡頌沛 謹誌
202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