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29-2期
  • 從線上竉物遊戲探討兒童對父母角色認同之研究
    A Study in Children’s Recognition of Parents’ Roles Through On-line Petting Games
    李家宜、曾柔鳴、黃財尉
    線上寵物遊戲可使兒童有機會扮演父母角色,本研究藉由兒童進行線上寵物遊戲,分析兒童「身歷其境」後對其父母角色認同是否產生影響。研究對象是嘉義市垂楊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以實施飼養線上寵物遊戲活動之有無分為實驗組 102 人與對照組 105 人。實驗組進行飼養線上寵物實驗處理,對照組則無。在研究進行前後實施父母角色認同量表,再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並於實驗處理結束後四週對二組兒童做追蹤測驗,最後輔以兒童於線上討論區留言之記錄作質性分析。本研究結果得知玩「線上寵物遊戲」的兒童對其「父母照顧角色」及「父母管教角色」認同有顯著影響,而對於「父母養育角色」認同上並沒有顯著影響。整理兒童對父母角色之期待,在照顧角色上,包括提供生理、社會資源、情緒、心理等需求;在基本行為、學業、交友等方面扮演適度的管教角色;養育方面兒童期待父母是積極鼓勵及陪伴的角色。最後依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供具體意見,以作為親子間、家庭教育工作實施親職教育或提升父母效能訓練時參考之具體建議。
    關鍵字:父母角色認同、線上寵物遊戲、角色扮演遊戲
  • 一位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在沙遊治療之歷程研究
    The Case Study over the Behavior Changes And the Sandplay Therapy Process for a Child with Selective Mutism
    周惠君、王萬清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接受沙遊治療的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在沙遊歷程中使用沙、水、物件或其他藝術媒材表達內在經驗的情形,以及從開始治療後,在實際生活中人際溝通行為的改變。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成功大學附設教學醫院兒童發展中心醫師轉介的一位國小二年級選擇性緘默症兒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治療前,研究者與個案、家長進行晤談,再進行二十次沙遊治療,每次四十分鐘,在治療期間,持續與個案的家長和老師進行訪談。結果發現如下:一、個案在沙遊治療中,呈現的發展階段,由探索、表達、自我滋養、而達到意識和潛意識的流通,並經由宣洩內在衝突,個案得以有力量去面對並解決問題。二、個案在沙遊治療中,使用物件數量、種類少,顯示他有適應上的困難;未取用人偶,顯示他有人際相處上的問題。取用又放回的物件,呈現個案負面的情緒或內在問題。三、個案在沙遊治療中,在母子互動關係、同儕關係發展以及對外在世界的知覺,都有正向轉變的跡象。四、個案經過沙遊治療,在實際生活與人相處時,較能勇敢於面對他人,言語表達的行為也增加了。本研究依上述結果,提出對選擇性緘默症兒童的治療及未來研究的建議,以供實務工作者及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選擇性緘默症、個案研究、沙遊治療
  • 中文版寂寞量表之效度與信度研究-以老年人為例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Chinese Version of Loneliness Scale - The Example of the Elderl
    林千立、林美珍
    本研究目的在於修訂中文版寂寞量表(Loneliness Scale),並檢驗其效度與信度。研究首先將 De Jong Gierveld 與 Kamphais 所發展之寂寞量表翻譯及修訂為中文版,並以 108 位 65 歲以上之老人大學學員為研究對象,予以施測此中文版量表。本研究效度方面以建構效度、內部一致性、分殊效度、幅合效度和區辨效度檢驗之,信度方面則是以內部一致性信度(KR-20)檢驗之。研究結果顯示:一、中文版寂寞量表可區分為「社會性寂寞」與「情緒性寂寞」兩個分量表,總累積解釋變異量為 50.98%;二、兩個分量表分數與總量表分數間呈現中至高度的顯著相關,但兩分量表分數之相關低且未達顯著;三、量表與兩種人格特質(神經質和外向性)之相關結果顯示中文版量表總分與「神經質」分數呈現顯著正相關,而與「外向性」分數呈現顯著負相關;社會性寂寞分量表分數與「外向性」分數呈現顯著負相關,而與「神經質」分數呈現顯著正相關;情緒性寂寞分量表分數與「神經質」分數呈現顯著正相關,但與「外向性」分數相關極低且未達顯著;四、在信度部份,整體內部一致性信度 KR-20 為.67,兩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KR-20 則分別為.79 與.56。整體而言,修訂之寂寞量表具有可接受的效度與信度,未來可運用中文版寂寞量表於測量老年人之寂寞程度與兩種寂寞類型。
    關鍵字:寂寞量表、信度、效度、情緒性寂寞、社會性寂寞
  • 學生背景及人格特質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ies of Junior-high-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孫旻儀、石文宜、王鐘和
    本研究之目的有二:一、瞭解當前國中生與教師間的師生互動關係概況;二、探討師生背景變項及學生人格特質與師生互動關係間的關係。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選取台灣地區(不含離島)的國中二、三年級學生 800 人為研究對象,以「師生互動關係量表」、「人格特質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統計方法加以分析,主要發現如下:一、當前國中師生互動關係偏向「影響力」較多,「接近性」中等的情形,若進一步分為四種類型來看,又以「低影響低接近型」及「高影響高接近型」的互動關係最多;「低影響高接近型」最少。二、男學生與男教師在互動時,其師生互動關係的「接近性」,顯著高於男學生與女教師,且女學生與男教師在互動時,其間的「接近性」,顯著高於男學生與女教師者。三、教師與來自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生的「接近性」,較多於來自中社經地位家庭者。四、學生的五大人格特質與師生互動關係之「影響力」間存有顯著正相關的關係;學生的和善性、嚴謹自律性、外傾支配性及聰穎開放性,與師生互動關係之「接近性」間存有顯著正相關的關係;且以學生人格特質區別師生互動關係類型的正確率為 42.5%。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教師、學校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供後續實務工作及研究參考。
    關鍵字:師生互動、人格特質、社經地位
  • 我國中輟防治工作現況與困境之研究
    The Dropout-Prevention Programs in Taiwan
    賀孝銘、林清文、李華璋、王文瑛、陳嘉雯
    本研究旨在透過訪視,瞭解當前:一、各縣市政府實施中輟防治工作政策的成效與優缺點;二、各縣市政府推行中輟中介教育機構執行的績效;三、我國中輟防治之現況與當前所面對之困境與限制。訪視對象包含全國 25 縣市中輟防治工作相關人員。研究工具包含 83-93 學年度教育部中輟通報資料,以及中輟防治工作評估表。評估表先以文獻分析的方式找尋國內外用以評估中輟防治工作執行狀況之向度與細項指標,形成初步之評估工具,再以專家德懷法,進行指標適合度之審核與修改,形成評估工具,再邀集各縣市政府實際負責中輟業務規畫與執行之工作人員進行座談,並針對所形成初步之評估工具進行討論與修改,形成正式之研究工具。研究的時程以 94 年度為基準,並在訪視後依據縣市所填之自評表、訪視委員所填之評估表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主要訪視結果為:一、全國中輟人數與中輟率持續維持在低比率的良好狀況;二、全國復學人數與復學率呈上升趨勢且維持在高比率復學現象;三、中輟通報機制實行初期中輟人數較低,其後呈現緩減的趨勢;四、在採網路登錄通報後,全國中輟人數呈先升後降的變動,近年呈緩步下降趨勢五、各縣市中輟人次和中輟率差異互見。中輟中介教育設施現況為:一、中輟復學生中介教育容量仍見不足;二、「復學有增,中輟稍減」現象,顯示中輟高危學生輔導仍應策進加強;三、中介教育容量不足的困境在於分布不均。當前中輟防治工作之困境與限制則分別就「領導、組織、運作與計畫」、「資源投入與使用」、「中輟預防與高危群輔導」、「中輟通報、追蹤與尋回」、「中輟復學生之輔導」及「中輟復學中介教育之運作」等六大向度分析,因內容眾多請詳見本文。本研究除整理及討論研究之發現外,並提出未來中輟防治工作實務與研究建議。
    關鍵字:中輟防治工作、訪視、中輟現況、中介教育機構
  • 團體督導對碩士層級準諮商師團體領導能力督導效果之分析研究
    Supervision Efficacy on Group Counseling Competence of Counselor Trainees in Group Supervision
    謝麗紅、翁毓秀、張歆祐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團體督導對碩士層級準諮商師團體領導能力的督導效果,並進一步了解督導效果因何而來。研究參與者為八位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層級的準諮商師。於督導進行前後分別評估受督導者的起點行為及其改變情形。為了充分了解團體督導效果與其來源,同時運用量化與質性兩種評估方法。在量化評估方面,採準實驗法前後測單組設計,以「團體諮商領導能力評量表」作為評量工具,以了解團體督導的效果;在質性資料方面,則是分析受督導者的督導過程作業單與其接受訪談的質性資料,從受督導者觀點了解團體督導如何對其團體諮商領導能力有所助益。研究結果顯示準諮商師經過實際團體的帶領、團體督導等經驗結束後,在理論基礎、團體過程的領導技巧與整體領導能力各項上後測分數顯著高於前測,表示經過六次團體督導後,準諮商師團體諮商領導能力有長足的進步。而在心理與行為特質、團體進行前準備技巧與團體諮商專業倫理行為方面則未達顯著差異。經由分析受督導者作業與訪談資料,受督導者表示督導過程中來自督導者的督導、解說與示範帶領團體的相關技巧、鼓勵受督導者彼此討論、相互觀摩與學習,均對其團體領導能力有相當的助益。本研究並根據結果與限制,提出對諮商教育及後續研究的若干建議。
    關鍵字:團體督導、團體領導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