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38-2期
  • 善了!心理諮詢師在離婚調解中的服務敘事
    Good Ending! The Divorce Mediation Narratives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nts
    翟宗悌、王佩辰、鄔佩麗
    台灣的離婚夫妻可透過家事調解在第三者協助下解決衝突,家事調解有多種的服務模式與不同背景的調解員,但少有研究針對心理輔導諮商背景的調解員。本研究焦點即是此背景且使用心理諮詢模式之調解員(以下稱為諮詢師)。我們訪問三位在台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服務超過九年的諮詢師,分別為一位男性兩位女性,以瞭解受訪者如何解讀夫妻從禮堂走進法庭的過程,及他們如何在諸多限制下協助案主並能長期不輟。本研究採用著重時間、空間與互動脈絡的「敘事認同分析」(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identity),形成受訪者的服務敘事。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婚姻步向消解的過程個人累積了許多受傷感,需適當的安撫才能停止累積,但訴訟無助於此;諮詢師在個別諮詢時著重安撫案主受傷的情緒,他們借用夫妻原有的感情與回憶幫助案主自癒,減少迴避而有勇氣面對對方,再於雙方會談促進雙方溝通產生善意。諮詢師不為修復訂下目標而是跟著案主的決定走,並在團體督導中獲得夥伴的支持轉而能支持案主,再流轉成案主對對方的善意,形成正向循環,故能持續服務。最後作者針對離婚調解及心理輔導諮商專業在不同社群的應用提出反思。
    關鍵字:心理諮詢、家事調解、輔導、諮商、離婚
  • 助人專業合作的鏡映與省思:從社工師觀點看諮商心理師於學校輔導場域的專業實踐
    Refle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Social Workers’ Perspectives of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School Guidance
    游以安、姜兆眉
    本研究訪談七位學校社工師,探討諮商心理師在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專業實踐樣貌。研究結果:一、在學校系統,諮商心理師相對於社工師佔有優勢,能被學校系統認同;然,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與學校輔導人員角色權責難以劃分。二、專業合作中的諮商心理師,擅長個案內在心理議題分析與概念化,但對家庭工作及資源連結能力有限。另,具系統觀點之心理師較能在專業合作上溝通、與社工師能相互協力者可提升效能,與社工師在社區中合作開發多元課程與連結醫療資源可增進個案福祉。三、影響雙方專業合作的負向因素:鮮少互動、諮商心理師堅持結構化的工作模式、對專業關係界線與個案保密原則的落差。四、社工師被學校定位在處遇性輔導工作內涵,「跨」心理專業逐漸能力養成。五、應意識未來學諮中心是否存在的危機。研究結論:一、在專業合作中諮商心理師需了解社工專業,成為其於學校輔導場域的橋樑。二、諮商心理師養成教育應融入教育系統觀點與專業合作知能。三、諮商心理師與社工師對個案保密原則應遵守學生輔導工作倫理守則,達成共識。四、諮商心理師應意識到未來在學校系統中的專業位置的挪移與變動。
    關鍵字:諮商心理師、社工師、學校輔導工作、專業合作
  • 缺角的學校諮商輔導工作:適應欠佳學生「親職支持外展方案」的行動研究經驗
    Defective School Counseling: Action Research Experience of “Parenting Support Outreach Program” for Students’ Maladaptation
    沈慶鴻
    本文以研究者協助教育部(2007-2014)推動一個以「親職支持」為主的外展服務方案之經驗,說明學校輔導工作在「納入家長」之生態概念架構下,透過學校和社區機構的協同合作不僅能提升親師合作,還能有效解決學生適應欠佳的問題。研究者以行動研究的方法和架構說明方案運作的歷程和成效,發現「支持家長有助於改變學生」的理念倡議獲得學校的認可,持續的行動經驗除了證實學校服務家長的需求普遍存在,還顯示了納入家長的服務可提升學生輔導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導師的陪同家訪更能顯著提升跨機構的合作關係和服務成效;而由家長接受服務的反應不僅確認了外展工作的適切性,也支持非標籤的連結、優勢和增強權能的工作取向,能化解部分家長的抗拒。不過研究者亦提醒,跨機構、整合不同專業層次工作者的方案運作,需歷經相當長時間的關係建立和理念溝通過程,才可能達到協同合作之正向循環的結果。
    關鍵字:外展、親職、協同合作、學校諮商輔導
  • 高風險家庭國小女童參與性侵害預防團體諮商方案之影響研究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nseling Group Project on Sexual Abuse Prevention─Case Study on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High-risk Families
    邱意婷、翟宗悌
    本研究旨在設計適合高風險家庭國小女童之性侵害預防團體諮商方案並瞭解能否提升女童的正向自我概念與主動求助。作者經由回顧有關性侵害與預防方案等相關文獻及兩次前導團體形成團體方案,團體目標為自我覺察、自我表達、自我保護與自我肯定。每週進行兩次,一次約五十分鐘,共十五次,由兩位心理諮商碩士生之女性領導者帶領,每週接受一次督導。研究對象為五位符合高風險家庭評估表之國小四年級女童,未有對照組。研究方法採取準實驗設計及混合研究設計,量化資料為參與者在團體前後在國小自我概念量表上的結果,以無母數統計的自助法分析前後分數的差異;質性資料則是對參與者及其導師在團體前後的訪談與領導者的團體觀察記錄,先進行內容分析再將結果數量化,以相互檢核多種來源資料的結果。結果發現:此方案之特色在先滿足高風險家庭兒童被關心及注意的需求,再以活動催化成員思考主動求助的重要性,而不僅期待兒童學習自我保護;質量性結果顯示此方案提升正向自我概念,改善人際關係,增加兒童的人際資源,亦能促進兒童確信揭露性侵害的重要性,因此較可能降低受害及重複受害的機率。
    關鍵字:性侵害、高風險家庭、國小女童、團體諮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