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37-1期
  • 從督導與受督導者的觀點探討督導關係中督導權力的使用
    Supervisors’ Uses of Social Power from Perspectives of Both Supervisors and Supervisees
    程婉若
    權力的不平等為督導關係特性之一。督導被賦予權力乃是透過「督導」這個角色位置,如:守門人。得受督導者感到焦慮,但是,督導權力也可透過提供受督導者諮商的方向、專業知識及支持而有正向的呈現。仍是以傳統集體文化為主的台灣社會,督導關係中的權力議題常常是不被討論的,因為,師父-徒弟或是督導-受督導者關係中的權力階層的存在及權力的不平等是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這個研究目的在於從督導及受督導的觀點探討督導關係中督導權力的使用。研究的工具乃是使用以French 及 Raven(1959)的社會權力基礎理論(包含:專家權力、參照權力、法定權力、強制權力及獎賞權力)為本而發展出來的 Rahim Leader Power 問卷。210 位包含兼職實習及駐地實習受督導者和來自 161 位實習機構機構督導及來自 15 個輔導諮商研究所的學校督導參與本研究。研究結果顯示:(1)受督導者認為機構督導及學校督導是用較多專家及法定權力而較少強制及獎賞權力;而督導則認為他們使用較多的強制及獎賞權力而較少專家及法定權力;(2)學校督導認為他們比機構督導使用更多獎賞權力,特別是針對駐地實習的受督導者;而機構督導則是對兼職實習及駐地實習的受督導者皆使用獎賞權力;和(3)兼職實習受督導者,比起駐地實習受督導者,認為他們的督導對他們使用更多的獎賞權力。文末將提供督導實務建議及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字:權力、諮商督導、督導者、受督導者
  • 職場工作者生涯自我效能、生涯調適力與工作適應之因素模式驗證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areer Self-efficacy, CareerAdaptability and Work Adjustment of Adult Workers in Taiwan
    楊淑涵、田秀蘭、吳欣倫、朱惠瓊
    本研究目的在建立並驗證職場工作者生涯自我效能、工作適應與生涯調適力之相關因素因果模式,並探討不同背景工作者在模式中相關因素上之差異情形。研究工具包括「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生涯調適力量表」、「工作適應量表」(包含「個人成長主動性」,與「生活滿意度量表」)。研究參與者包括台灣地區 493 位在職成人(男性 180 位,女性 313),所得資料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等方式進行分析,結果發現:(1)在生涯自我效能方面,女性職場工作者在難度知覺的效能程度高於男性,不同學歷、婚姻狀況與職業類別之職場工作者在生涯自我效能上也有顯著差異;(2)不同學歷及職業類別之職場工作者在生涯調適力上有顯著差異;(3)工作適應的自我成長方面,研究所畢業者高於專技大學畢業之工作者,社會型領域工作者顯著高於實用型;(4)工作適應的生活滿意度方面,男女無顯著差異,但已婚者生活滿意度高於未婚者,研究所畢業者高於專技大學畢業者,社會型領域工作者也顯著高於實用型工作者。此外,本研究所建立之生涯調適力因果模式有得到資料上的支持,亦即生涯調適力越佳,工作適應越好。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討論與建議,作為未來對職場工作者做生涯輔導與諮商工作的參考。
    關鍵字:生涯自我效能、生涯調適力、個人自我成長、生活滿意度、工作適應
  • 生涯資訊系統之規訓科技與華人文化假說:以UCAN為例
    The Hypotheses of Disciplinary Technology and Chinese Culture in Career Information System: The Case of UCAN
    王思峯、夏侯欣鵬、吳濟聰、劉兆明
    近十年,在高教失業、學歷貶值共通問題背景下,高教治理之概念與作法紛紛出現,並逐漸鑲嵌於大學的實質運作中。台灣高等教學面臨的問題亦如全球,包括日漸攀升的失業率、非典型就業環境、長期低迷甚至倒退的薪資水平。於是,在教育部的政策導引與媒體推波助瀾之下,學用落差成為一種論述性的真實。在上述背景下,教育部投入大量資源,建立 UCAN(Career & Competency Assessment Network – UCAN),企圖以資訊科技引導大學教育方向。現代社會是一個資訊社會,資通科技成為社會構成的重要環節,資訊系統則是現代社會與現代組織運作中幾乎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理手段。一旦資訊系統設計不當,其副作用與傷害之範圍,就會被 IS 的鉅量使用者與程序標準化特性而被放大許多,台灣教育部試圖將 UCAN 同時套用於學術與技職大學體系,或有其徵兆。本研究則對 UCAN 提出多項值得深思之處。本研究亦提出兩組假說:規訓科技假說與華人文化假說,嘗試將個案現象予以更概念化的詮釋。
    關鍵字:生涯資訊系統、規訓科技假說、華人文化假說
  • 「適性發展~活出個人生涯風格」方案介入臺南市國中生涯輔導之行動反思
    Reflections on the Ac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of “Living out One’s Own Career Lifestyle” in Tainan Junior High Schools
    盧怡任、劉淑慧、 敬世龍、尤家欣、邱瑞妏、張淑霞
    問題意識: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是台灣教育的重大變革,此變革也迫使輔導教學者必須面對與反思現有之生涯理論意識與教學實務。面對此一變革,研究者提出存在現象學生涯觀之理論意識,並據此於地方教育層級規劃「『適性發展~活出個人生涯風格』生涯理念融入適性教育」工作計畫,推行於臺南市國中。行動方案介入:本方案以存在現象學生涯觀為基礎,以華人生涯網為核心,規劃一系列教學訓練與產出行動;並以反思取向行動研究的精神,對生涯理論意識、方案推行過程、以及方案所涉及輔導教學者與方案推動者之間的關聯脈絡做批判性反思。成果及未來方向 成果及未來方向 成果及未來方向:提出適於國中教育之理論意識,透過華人生涯網相關量表推行於國中教育現場,協助適性教育之落實。然而方案設計仍需貼近教學現場脈絡,在方案理念與現場需要之間達到平衡,以能穩健推進,故下一階段仍需修正計畫以符教育現場需求。
    關鍵字:十二年國教、生涯輔導、存在現象學取向生涯觀、華人生涯網、適性教育
  • 從「以我為榮」到「證明自己」:華人文化脈絡下知覺不同父母期待之大學生的生涯因應組型初探研究
    From “Taking Pride in Me” to “Proving My Own Worth”: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Parental Expectations on their Patterns of Career Choices
    王秀槐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大學生在華人文化背景下,在生涯建構之歷程中知覺到父母期待的高低及方向對其生涯因應策略的影響。西方生涯理論建立於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之上,而華人社會普遍受儒家關係主義影響,然過去生涯研究仍多以西方生涯理論為主,直接套用在華人青少年上,忽略了華人社會之文化特殊性。因此,本研究從台灣大學生之生涯選擇出發,以華人特有之儒家關係主義中父母與子女的角色義務為基礎,分析父母期待的高低,及子女是否符合父母期待方向,此二項變因如何相互影響子女的因應策略。研究方法採質性分析,深入訪談十四位性別、科系、家庭背景、目標動機不同的大學生.訪談資料經過歸納與分析後,發現以下結果:(1)父母對子女成就期待高低可分為「無所要求」型、「只求穩定」型、「成龍成鳳」型,其中,除了「無所要求」型的父母是將子女視為獨立個體外,其餘兩種都隱含有子女為父母之生命延伸之意涵;(2)子女是否符合父母期待方向則可分成符合、不符合及無關三種;(3) 子女因應策略依據父母期待高低及子女是否符合父母期待方向可分為「以我為榮」型、「和諧平穩」型、「自我翱翔」型、「請您放心」型、「證明自己」型五類。上述五類因應組型可提供在華人文化脈絡下生涯輔導與後續研究相當的啟示.
    關鍵字:父母期待、子女因應、生涯定向、角色義務、質性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