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35-2期
  • 照顧中途失明者之女性配偶的壓力與壓力因應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Females Caring for Adventitiously Blind Spouse
    陳淑汝、李燕蕙、孫旻暐
    國內研究咸少針對照顧中途失明者之女性配偶進行壓力與壓力因應的瞭解,故本研究透過深度且半結構式訪談方式,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旨在探討照顧中途失明者之女性配偶所面臨的壓力與其壓力因應方式。結果呈現:(1) 女性照顧者所面臨的壓力包括:家庭內在的壓力、個人內在的壓力、生活經濟的壓力、社會價值觀的壓力、以及福利資源缺席的壓力。(2) 因應壓力的方式;在情緒層面的因應策略為:忍耐、逃避、妥協、認命、情緒宣洩、依賴宗教信仰、承擔等;而在認知層面的因應策略上,女性照顧者以更寬廣的態度去面對,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態度,再去協助比他們更加困苦的弱勢族群。(3) 婚姻處境對壓力因應的影響:照顧者於婚姻中的處境,受其對婚姻的承諾、責任及性影響,讓其在照顧的歷程中,能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壓力事件。
    關鍵字:中途失明者、女性配偶、壓力、壓力因應
  • 親職化蘊涵著正向力量?弱勢家庭子女親職化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
    What are Positive Implications of Parentification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ficat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r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Underprivileged Family
    侯季吟、蔡麗芳
    本研究旨在探討弱勢家庭子女親職化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嘉義縣市、台南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國中共 1108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親職化量表」、「利社會行為量表」為研究工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及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程序處理,研究結果發現:一、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的弱勢家庭子女之親職化有顯著差異。女生在親職化各層面的表現高於男生,中年級表現高於國中,老大的表現高於其他手足。二、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的弱勢家庭子女之利社會行為有顯著差異。女生在利社會行為各層面的表現高於男生,高年級、國中表現高於中年級,老大的表現高於老么。三、弱勢家庭子女的親職化與利社會行為呈正相關。親職化表現愈高,則利社會行為表現愈高。四、在控制背景變項的影響力之後,弱勢家庭子女的親職化是預測其利社會行為的有意義指標,親職化各因素對利社會行為的解釋力高低依序是守護手足、照顧父母、承擔父母情緒。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弱勢家庭、親職化、利社會行為
  • 以自重與尊重對方為導向之國中青少女戀愛關係團體諮商方案成效研究
    Effect research of teenage gir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participating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counseling group’ oriented to encouragement of self-respect and respect for their partner
    翟宗悌、鄔佩麗、鄭中平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女生參與以自重與尊重他人為導向的戀愛關係團體諮商方案之後其戀愛與友情的改變,以驗證方案成效。方案係以筆者先前帶領七個前導團體的經驗及相關研究為基礎,包含促進自重與尊重之主題與帶領原則,每週進行兩小時共十次,由兩位心理諮商背景女性領導員帶領。研究對象為寄宿學校之曾經戀愛或正在戀愛的國一、二女生,經由配對隨機分派後 8 人參與實驗組之團體,對照組 7 人暫不參加。研究採取混合方法研究設計,收集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團體前一週到團體結束後八個月,在自重、尊重對方、衝突處理取向、關係評量表等量表上的四次自陳結果,進行線性混合模式分析;並於團體結束後三個月訪談實驗組,再進行訪談逐字稿的主題分析並將結果數量化,以互相檢核質量性資料的結果。綜合結果顯示實驗組經過團體後面對友誼與戀愛中的衝突能停而後思、顧及彼此、採取多樣的解決方式,在強調照顧對方的戀愛中不僅能顧及對方的感受亦能維護自己,同學老師也發現她們的改變;與實驗組來往頻繁的對照組其友誼也有正向的改變,戀愛上則未有改變。顯示此方案能促進女孩在親近關係特別是戀愛關係中自重與尊重他人,在往來密切的機構帶領此方案有助於全體良好的互動。
    關鍵字:自重、青少女、尊重、團體諮商、戀愛
  • 受苦生命故事敘說團體成員間口語互動內容分析初探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verbal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ers in a suffering story-telling group. A six sessions, 18 hours’ small group was conducted and all the conversations between members were catego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 participants disclosed their suffering stories about accidental death of close family or students, unaccepted intimate relationship and separated from long-accompanying pet. Members’ verbal interaction included four themes: expressing positive feelings (encouraging group atmosphere and mutual bonding), providing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imparting information and direct guidance), straying from the main subject (deviation between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here and now decreased), and effect after interaction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responses). Further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were also presented in the article.
    陳增穎
    本研究以單一團體六次的團體過程,分析受苦生命故事敘說團體成員間的口語互動,採用內容分析法,將團體的對話與內容加以系統性的分析與歸類。團體成員為在職之國中老師,共有五位成員自願分享受苦生命故事,如學生及家人死亡、感情失落、寵物分離等。研究結果發現成員在聽完受苦生命故事後,口語互動內容可分為四大主題,包括:表達正向情感(以鼓勵與包容的言語創造有助於敘說的氣氛、建設性的分享與回饋促進雙向連結);提供問題解決的策略(傳達資訊與直接引導、處理想法以促進洞察);偏離主題的互動(問問題與回答問題的誤差、成員的回應方式降低團體的此時此地)與互動的後續效應(成員對敘說者的受苦故事產生替代性受創的反應)。文末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研究者的省思與建議。
    關鍵字:口語互動、受苦生命故事、團體成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