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29-1期
  • 國中教師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
    The Study of Teachers'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劉素倫、林清文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中教師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動機現況,並探討二者之相關情形。研究對象為954名國中生,根據受試者在「班級經營效能量表」與「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動機量表」的得分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國中教師班級經營除「班級常規」較差外,其餘屬於良好程度。二、男生知覺教師班級經營「結構指導」程度高於女生。三、一年級學生知覺教師班級經營「關懷導引」程度最高,二年級次之,三年級最低。三年級學生知覺教師班級經營「未來生活指導」程度最高,一年級次之,二年級最低。四、都市地區學生知覺教師班級經營「常規管教」程度高於鄉鎮地區學生。五、國中生一方面具有積極正向的學習動機,但另一方面其「負向情感」與「考試焦慮」程度也較高。六、女生學習動機之「自貶憂學」程度高於男生。七、一年級學生學習動機之「積極向學態度」最高,二年級次之,三年級最低。八、不同學校所在地區學生的學習動機並無顯著差異。九、國中教師班級經營主要透過「正向人際導引-正向學習態度」這組典型因素之關係影響學生學習動機。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各項建議供教育與輔導實務,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班級經營、國中生、學習動機
  • 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中輟意圖及其相關因素模式之研究
    The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dropout-at-risk Students' Dropout Inten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Model
    廖裕星、林清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地區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的中輟意圖及其相關因素模式,採調查研究法,及隨機抽樣之方式取得327名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為樣本進行研究工具施測,並針對樣本在「學業表現」量尺、「學校人際」量尺、「其他行動」量尺、「中輟意圖」量尺、「外部定諾」量尺、「校外偏差同儕團體參與」量尺、「學業自尊」量尺與「行為表現」量尺之反應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t考驗、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工作。茲將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學業表現、學業自尊較一般國中生低落,偏差行為較一般國中生嚴重。二、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自評學校人際與一般國中生相較並無差異。三、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學業表現、偏差行為和學校人際有密切相關。四、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偏差行為和校外偏差同儕團體參與有密切相關。五、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學業表現、學校人際、偏差行為、其他行動和學業自尊有密切相關。六、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偏差行為、校外偏差同儕團體參與和外部有密切相關。七、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其他行動、外部定諾和中輟意圖有密切相關。八、國中中輟高危險學生中輟意圖及其相關因素模式得到支持。本研究係針對上述之結果進行討論,並提供具體建議以為相關實務工作或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中輟高危險學生、中輟意圖、結構方程模式
  • 電話諮商的協助歷程:戒菸個案的觀點
    The Helping Process of Quitline Counseling: Clients' Viewpoints
    張景然、王珮蘭
    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案在戒菸電話諮商中所出現戒菸前的心理衝突及面對與處理戒菸不同階段的體驗與歷程,藉由個案回溯諮商歷程中改變的契機,作為將來建立戒菸電話諮商中個案的改變模式。研究者採取質性研究中的文件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藉此進行兩者相互資料比對,俾便以更為客觀的角度探討吸菸者在戒菸電話諮商中的歷程。透過三角校正工作進行分析、歸類與概念化,期使研究結果更具可信度。研究結果發現十六名參與研究訪談的個案過去經歷數次戒菸失敗經驗,故一開始對於戒菸電話諮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在諮商員提供真誠、支持、關懷的態度中,個案才逐漸正視戒菸電話諮商,同時開始體驗戒菸歷程中出現種種生理不適應與心理掙扎,期間更面臨復發挑戰,甚至興起隱瞞諮商員的念頭,但在諮商員無條件的關懷與接納下坦承接受復發的困境,並重新設定戒菸目標,藉由短期諮商尋找個案正向資源,並且搭配認知與行為上的調整逐漸戒菸成功。本研究建議戒菸個案除了在戒菸行為上可以搭配多種戒菸方法,心理上也可以透過自我內在語言改變戒除心理依賴,並且提前做好自我認同角色的改變。諮商工作者也可以嘗試運用家庭系統觀詮釋個案戒菸歷程,並在初期仔細評估個案的期待以作為後續諮商計畫的參考。
    關鍵字:戒菸、戒菸電話、質性研究、電話諮商、協助歷程
  • 諮商督導結盟歷程之初探研究:以一對督導為例
    A Pilot Study of Supervisory Alliance Building Process: An Example of One Supervision Dyad
    張淑芬、廖鳳池
    本研究旨在了解諮商督導結盟歷程,採發現式取向研究方法,針對一個督導配對的八次個別督導逐字稿以及八次訪談逐字稿進行分析,以發現受督導者觀點的督導結盟主題以及督導結盟歷程。研究結果為:受督導者觀點的結盟主題共有20 類,形成督導結盟的歷程可分為四階段:(1)督導關係緣起:受督導者知覺到督導配對順利形成;(2)每次督導之前:受督導者預先準備;(3)每次督導之中:受督導者知覺到設定督導目標歷程、執行督導任務歷程、建立情感連結歷程三者交互出現。設定督導目標歷程包含督導者關切督導需求、受督導者期待專業建議,以及雙方目標趨向一致;執行督導任務歷程包含督導者這方重新框架視野、建議諮商策略、給予正向回饋、處理個人議題、督導焦點依受督導者需求轉移,以及受督導者這方接受督導者想法、回饋督導效果、表達不同想法、積極參與督導;建立情感連結歷程包含督導者這方了解受督導者、支持陪伴、關心生活,以及受督導者這方信任督導者的專業能力、感到關係自在;(4)每次督導之後:受督導者知覺到滿足需求,再次預先準備,如此形成循環至督導正式結束。本研究對諮商督導實務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督導歷程、督導工作結盟、受督導者觀點 
  • 輔導諮商系所學生統計焦慮相關變項之研究-性別、年級、數學興趣、統計成績、統計自信心與統計焦慮的關係
    Statistical Anxiety among College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Counseling-The Roles of Gender, Grade Level, Mathematical Interest, Grades in Statistics, and Statistical Self-Confidence in Relation to Statistical Anxiety
    郭國楨、駱芳美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統計焦慮的程度與其個人性因素(性別及年級)、情境性因素(數學興趣及統計成績)及性情性因素(統計自信心)的關係。共有352名輔導諮商系所的學生參與本研究,其中男生81(23.1%)名,女生269(76.9%)名(兩位學生未註明性別)。本研究以「統計焦慮量表」為研究工具,所蒐集之資料,分別以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進行考驗。結果顯示:(1)男女性學生的統計焦慮現象有顯著的差異。女性學生在統計的生理焦慮反應、心理焦慮反應、統計自信心的缺乏及統計評量的焦慮程度四部分,都比男性學生高。(2)學生統計焦慮的程度會因其統計成績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統計成績69 分以下的學生在統計課的生理焦慮、心理焦慮、統計自信心的缺乏以及對統計評量的焦慮程度都顯著的比80分以上的學生來得高;統計成績69分以下的學生在統計課的心理焦慮及對統計評量的焦慮程度都顯著的比70至79分以上的學生來得高。(3)學生統計焦慮的程度會因其數學興趣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對數學沒有興趣的學生在統計課的生理焦慮、心理焦慮、統計自信心的缺乏以及對統計評量的焦慮程度都顯著的比對數學興趣普通及有興趣的學生來得高;對數學興趣普通的學生在統計課的生理焦慮、心理焦慮、統計自信心的缺乏以及對統計評量的焦慮程度都顯著比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來得高。(4)學生的統計自信心的缺乏程度與學生在統計課的生理焦慮、心理焦慮、以及對統計評量的焦慮程度都有顯著的正相關。針對以上的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數點建議,供統計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大學生、統計焦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