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28-1期
  • 一位門診病人參與團體心理治療之療效因子與改變過程研究-以人際與心理動力取向團體心理治療為例
    An Analytic Study on the Change Process and Therapeutic Factors in Group Psychotherapy of An outpatient ---Interpersonal and Psychodynamic Group Psychotherapy As an Example
    陳均姝、陳登義、施欣欣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團體心理治療對個別成員的療效因子與改變過程。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法,運用半結構的深度訪談、臨床觀察及文件資料分析方法,以一位長期參與(約兩年 60 次)人際與心理動力取向團體心理治療的門診病人為研究對象,分析其主觀知覺之團體療效因子及其促成的影響與改變過程。研究結果顯示,該個案在參與團體治療中,知覺到團體中多樣療效因子的影響,這些因子又分別直接或間接促動四類改變過程內涵,該些改變過程內涵彼此間有相互牽動的關連,並隨著團體治療經驗的累積與加深,具有反覆循環性,其改變如螺旋狀般地不斷推進,尤其是後階段團體的改變更形明顯。本研究發現的療效因子有「自我瞭解」、「人際學習」、「家庭關係的體驗與瞭解」、「發展社交技巧」、「宣洩與自我揭露」、「傳達資訊」、「團體凝聚力」、「利他主義」、「普同感」、「存在性因素」、「灌輸希望」以及「行為模仿與認同」。療效因子所促動的四類改變過程內涵為:「催化改變與改變準備」、「經驗自我與覺察探索」、「洞察與自我整合」及「改變自我與行動」。依據個案之改變過程內涵的特色、深度及團體進展的時間性,本研究將個案在團體治療中的改變過程區分為三個改變階段,分別為:「現有困擾與憂鬱情緒的釐清與處理」、「衝突情緒及防衛機轉的釐清與處理」及「核心衝突的處理與修通」。本研究依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團體心理治療實務與研究方面的建議。
    關鍵字:療效因子、團體心理治療、改變過程、人際取向團體心理治療、心理動力取向團體心理治療
  • 非行少年依附、解釋風格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ttachment, Explanatory Style and Self-concept of delinquent adolescen
    陳淑貞、翁毓秀
    本研究旨在探討非行少年之依附、解釋風格與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青少年自我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問卷調查法,以台中高分院管轄之台中、彰化、苗栗及南投等四個地方法院,共 296 位保護管束少年為研究對象。調查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與假設考驗。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非行少年之自我概念以學校我最高,學業我最低。不同性別非行少年的整體自我概念及情緒我有差異;不同教育程度非行少年的整體自我概念及能力我、學校我、生理我有差異;不同父母婚姻狀況非行少年的家庭我有差異。二、非行少年的同儕依附最高、父親依附最低。三、非行少年對正向事件,做內在、穩定、普遍性中等歸因;對負向事件,作內在、恆久性中等、特定歸因。不同教育程度非行少年對正向事件恆久性及普遍性有差異。四、非行少年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同儕依附及正向事件普遍性解釋風格與學校我、能力我、家庭我及生理我具典型相關存在。本研究針對以上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
    關鍵字:非行少年、依附、解釋風格、自我概念
  • 受虐少年接受寄養安置適應之分析研究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Adjustment of the Abused Adolescents to Receive Foster Care
    黃錦敦、卓紋君
    本研究旨在探討受虐少年於寄養前、中、後階段的適應狀況。研究者透過與五位因受虐而寄養之少年訪談收集資料,並以敘說研究的「類別—內容」方式來分析與歸納資料,主要結果有三:(一)受虐少年在寄養安置過程面臨的困境包括了與原生家人、同儕的分離、環境的轉換、寄養家庭中的適應、心理需求無法滿足、新學校的適應、返家議題、資源不足或抽離、過去負向經驗重現、缺乏歸屬感、以及獨立自主需求無法滿足等。(二)有利於適應的因子包括了對寄養家庭有所瞭解、安置符合主觀需求、感受到正向經驗、同儕支持、物質資源提供、正向評價、明確的教導、親友的協助、寄養家庭後續支持、對未來抱持希望與使命等。(三)其在認知上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包括:正向詮釋、比較策略、自責與內省、遺忘、理性思考、專注於單一壓力、自我鼓勵、接受事實、寬恕等;在行為上的策略為:順應、安撫家人、提出轉換環境要求、尋求資源、忍耐與壓抑、隔離、轉移注意力、嘗試錯誤、運用人際技巧、自傷、發洩、投入職場、獨自面對困境、及追求成就,超越自卑等。依據上述結果,研究者分別就實務與研究兩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字:受虐少年、寄養安置、適應
  • 企業諮商人員能力內涵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ompetences of Workplace Counselors
    鄭意儒
    本研究旨在探討企業諮商人員所需之能力內涵以及分析企業諮商人員具備此能力的重要性,以作為未來企業諮商人員的甄選、發展以及培訓之參考。 首先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分析與歸納,探究企業諮商人員的能力內涵。隨後訪談二位現職企業諮商人員。經過文獻探討與專家訪談過程,編製出「企業諮商人員能力內涵之德懷術(Delphi)調查問卷」,針對企業諮商人員及相關領域學者共計十六人,進行三次的意見徵詢。本研究所建構出企業諮商人員所應具備的能力內涵,獲得研究結論如下:(一)知識部分涵蓋 6 個主構面及 30 個能力項目。主構面依重要程度依序為:「掌握組織狀態」、「了解員工健康」、「籌劃教育訓練」、「專業發展」、「研究與調查」、「重視環境變遷」。(二)技能部分涵蓋 7 個主構面及 28 個能力項目。主構面依重要程度依序為:「個別諮商」、「團體諮商」、「實施測驗評量」、「溝通與協調」、「宣傳與提倡」、「顧問與諮詢」、「協助人力資源發展」。(三)人格特質部分涵蓋 3 個主構面及 21 個能力項目。主構面依重要程度依序為:「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人我交往」。
    關鍵字:企業諮商、企業諮商人員、能力、得懷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