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中文
10-1期
  • 焦慮、內外控信念對大學生職業成熟及職業取向的影響
    陳麗娟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大學生就讀年級、性别因素、焦慮、內外控信念與其職業取向及職業成熟的關係。經抽取 280 名大學生爲對象,進行實際的調查與分析後發現:第一,大學生的職業評佔、自我評估、對職業的自我投入、對未來職業的看法、職業取向總分和職業成熟與其就讀年級、性别有密切關係,以男生和四年級學生在各變項的反應較優;第二,大學生的職業評估與其焦慮、內外控信念具有密切關係,其關係呈交互作用;第三,大學生的自我評估、對職業之自我投入、對未來職業之看法與其焦慮、內外控信念具有密切關係,以低焦慮學生和內控學生較優;第四,大學生的職業取向總分與其焦慮、內外控信念具有密切關係,其關係呈交互作用;第五,大學生的職業成熟與其內外控信念具有密切關係,內控者的職業成熟優於外控者。基於此種發現,本研究提出加強推展大學職業輔導工作,積極編製職業發展有關的評量工具,以及加強職業取向和職業成熟有關問題之研究等建議,藉供教育與輔導工作人員的參考。
    關鍵字:無
  • 中學輔導人員對電腦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林幸台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我國中學輔導人員對電腦的觀感與態度,並分析性别、年齡、學歷、接觸電腦經驗、性質焦慮傾向、及服務學校性質與規模等燹項與電腦態度的關係。根據277名國中及高中職校輔導人員的反應,結果發現:(1)中學輔導人員對電腦的態度尚稱積極,但對其負面影響仍有疑慮,性别刻板作用亦相當明顯;(2)輔導人員性别與學歷之不同,其對電腦的態度亦有顯著差別;(3)年齡,接受電腦訓練的經驗、及服務學校性質與規模 等燹項並未造成樣本對電腦的態度有顯著的差異現象;(4)特質焦慮傾向為預測電腦態度最重要的變項,性別樊項欢之,學歷與訓練經驗又次之。研究者根據各項研究發現,分别就增進輔導人員對電腦的認識,建立積極應對的態度,以及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事項。
    關鍵字:無
  • 國小教師生活型態、服務精神與參與社區發展工作之角色期望的關係
    鄭熙彥
    本研究以1445 位國民小學教師爲對象,分析其生活型態與服務精神的關係,並探討其對教師參與社區發展工作之角色期望的影響。結果發現:(1)國小教師的生活型態,大致上傾向健康、積極的指標,但在社會參與方面略嫌不足;(2)國小教師的生活型態因 其性別、年齡、年資、職務、地區之不同而呈現顯著差異,教育背景及學校規模的影響則不明顯;(3)國小教師的服務精神尚佳,但尚未能視為已臻理想;(4)國小教師的服務精神因其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模之不同而呈現顯著差異,性别、教育背景、地區的影響則較不顯著;(5)國小敏師的生活型態與其服務精神的相關顯著;且其生活型態對服務精神有相當的預測作用;(6)國小教師肯定應該參與的社區發展工作層面多屬社會教育或社區服務有關事項;(7)國小教師對參與社區發展工作之角色期望,因其年齡、年資、職務、地區之不同而有差别,性别、教育背景、學校規模的影智較小;(8)國小教師的生活型態及服務精神,與其參與社區發展工作之角色期望的相關顯著,且生活型態與服務精神碓爲影響教師參與社區發展工作之角色期望的重要變項。依據上述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1)重視國小教師的生活型態,提升教師生活品質;(2)鼓勵致師参與社區活動,發揮社教功能;(3)積極培發團隊精神,增進國小教師對學校的向心力;(4)加強初任致師的輔導,以提高其服務精神;(5)明定國小致師參與社區發展工作的範圍與職責,提高其參與意願;(6)鼓勵年輕教師及資淺教師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工作,激發其參與社區發展工作的意願。
    關鍵字:無
  • 國民國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陳貴龍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民教育階段中國小高年級學生接納自我、他人及適應環境之間的關係並了解高山族學童與平地學量在接納自我、他人及適應環境等三方面的差異情形。 經由選取之高山族國小學生 181 人與不地國小學生248人 爲研究樣本,分析彼等在「生活態度量表」上的反應,結果發現:(1)高山族兒童與平地兒量的適應環境分數與接納自我、接納他人之間複相關均達顯著差異水準。(2)在接納自我態度上,不論在性别或組别間皆達顯蓍差異水準。(3)在接納他人態度上,高山族兒蛋與不地兒量有顯著差異存在。(4)就適應環境方面,高山族兒童與平地國小兒量之間有顯著差異;男生與女生之間亦有差異,有交互作用。(5)在量表總分上,兩組在性别、組别均有差異,且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水準。上述之差異在組别上,高山族兒童比平地兒童消極,而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表現積極。研究者依據研究發現,分别就教育、心理及文化等方面提出建議事項。
    關鍵字:無
  • 電腦系統職業化價值澄清活動之編製與初步評估
    袁志晃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以「電腦系統化」方式呈現的「職業價值澄清活動」是否能達到協助個體成長,進而協助解決輔導人員缺乏的現象。因此,經由設計、編製、預測,以及正式測試的結果,顯示本電腦化教材似可提供一條途徑,以協助學生澄清自我內在的職業價值觀念;同時,亦可透過測試的結果,提供學校實施職業輔導的參考。 根據初步評估的結果,本研究建議繼續類似的評估活動,不僅將樣本擴及大學部其他年級學生,亦可將國、高中學生納入研究的範團。此外,設法提升各級學校電腦硬體設備,繼續改善與充實本電腦化教材的軟體設計期教材結構,將是加速國內輔導工具與策略電聰化的有利途徑。
    關鍵字:無
  • 大學生的學習參與情形與其學習成果的關係
    林義男
    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大學生的學習參與情形與各種學習成果的關係。經抽取 1246 名大學生爲對象,進行實際的調查與分析後,共得兩項主要的發現:第一,就整體而言,五項學術性參與變項(如課堂學習的質與量、課餘學習的質與量等)對大學生的學業成就、個人發展與認知發展等學習成果,均有顯著的預涮力;而六項社會性參與變項(如社團參與的質與量、同儕互動的質與量等,則僅能預測學生的個人發展與認知發展。第二,就個別比較,課堂參與的品質與各項學習成果均具有密切的關係,社團參與的數量與時間對各項學習成果均無預測力,而其餘學習参與變項與學習成果的關係則因學習成果的類别而有不同。例如課餘學習的時間與學生的認知發展及學業成就有關,但同儕互動的數量則僅與學生的個人發展與認知發展有關。 基於上述的發現,本研究提出提高課堂參與的品質、增加學生課餘的學習負擔、增進師生参與非正式互動、重視學生社團參與的指導、以及繼續擴大學生學習參與問題等五項建議,藉供大學教育與輔導工作人員的參考。
    關鍵字:無
  • 大學聯招新制錄取大一學生聯考經驗及學習適應之研究
    吳正勝
    本研究係以七十三學年度大學新制聯招,經錄取分發各大學就證之一年級學生爲研究對象。經由各大學之隨機取樣,得樣本男生 318人,女生300人。以其在「大學聯招新制錄取大一學生的聯考經驗及學習適應之調查問卷」各題上之反應,分析大一學生之聯考經驗及學習適應情形,並探究其學智滿意狀況及留校留系的意願。調查結果發現: (1)大一學生在聯考前雖面對新制的強大壓力,但因其對新制了解不多,且了解動機比想像中低,因此所造成之壓力與焦慮並不如想像中強。(2)由於新制的規定繁瑣,且距考試時間不遠,雖新制之規定影響深遠,但仍有許多考生依舊抱著「考上再說」的心理。(3)教師本身對新制聯招的了解不足,影稱了輔導學生的意願,成為學生了解意願不高的原因。(4)跨組報考的學生並不踴躍,伹跨組報考錄取比例則顯著提高。(5)考生對報考類租及填選志顧自主力強,但從其滿意度看,無法證明其有真正的自主能力。 (6填選志顧能考慮自己的需要,各系錄取分數排名的意義降低。(7)就讀系組與願望、理想間仍有差距。(8)出路及功課壓力仍爲大學生之主要困擾。(9)對所就讀之系組與將來的生涯計畫尚難發現關聯。
    關鍵字:無
  • 配對式同儕團體對國中生數學成績、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之影響
    何長珠、李咏吟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對台灣國中生可能有效的同儕團體學習策略。其基本假設爲實驗處理對同儕輔助者及受輔者之數學成續、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均能有正向影響。 288 位受試係自台北市十二所國中選出。參與之教師包括學校諮商員(輔導教師)及敷學教師。實驗設計組(一)及實驗設計組(二)之區别在於前者之實驗組和控制組 屬兩班,而後者在同一班。受試之甄選,則主要以數學成績爲依據。合格的受試,然後再隨機分派至實鹼組或控制組。此外,參與本研究之學校諮商員(輔導教師)須事先接受爲期一週的研習會,預演即將來臨的,對輔助者進行的團體輔導。 實驗期間,實驗組及控制組中的配對均須參與一項共同學召計劃,每週三次,共計十八小時。主要之區別在實驗組之輔助者,尚須參加與數學教師共同進行六次的問題討論團體以及與學校諮商員共同進行的,共計八小時的小團體諮商輔導。 結果顯示(1)在數學成績之進步上,實驗組之成績優於控制組,唯差異未達縣助興;(2)受輔者學習態度之改進在實驗組一與實驗組二間有不一致的結果;(3)在輔助者自我概念分數之改進上,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達到顯著性。 本研究之主要建議為對受輔者亦提供小團體輔導諮商之服務,以催化其在配對同儕團體學習中,獲得成績及其他有關變項上的進步。
    關鍵字:無
  • 認知/行為的學習策略對國中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李咏吟
    本研究旨在探討測量國中生所應用的認知的和行為的學習策略之要項丙容,此兩種不同學習策略與主科學業成就等關係,以及此兩種學習策略的應用是否受學科、性別、智力等因素的影響。共 有北、中、南三區的九所國中 472位學生頻答本研究編訂 的「 國中生學習方法(策略)調查 問卷,資料分析結果發現:(1)國中生探用較多的認知的學習策略,使用平均次數為61%,比行爲的學習策略的平均次數 42%高;(2)高低分數組在三主科上比較應用行爲的學習策略時,發現在英文和國文兩科目上,高分數組比低分數組應用較多的學習策略,然數學科則否。
    關鍵字:無
  • 運用行為改變策略對輔育院院生生活習慣改變之探索
    黃素蓮
    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運用代幣制度在現行輔育機構之可行性。本研究以桃園少 年輔育院院生做為研究對象,運用代幣制度改變院生日常生活之行爲,包括:一、寢室内之行爲。二、補校教室內之行照。三、工廠內之行爲。結果發現:一、寢室內之正向行爲(個人衛生:洗臉、刷牙;服裝整齊、儀容端莊、內務櫃整潔、座位整理)因代幣制度之實施而有直線提升之趨向。二、補校教室内之正向行爲(上客攜帶用县、按時交作業、保持坐位整潔、正確回答問題並發問),也有提升之趨勢。三、工廠內之正向行爲(產品合於規格、生產達產量標準、保養器具、安靜工作、愛惜材料、適當使用工具、物歸原處),亦緩慢提升並有穩定之趨勢。研究者根據研究之较現,分别就將來之研究方向、重點及技術上之執行做具體之建議。
    關鍵字:無
  • 兒童對童話故事中男女人物評價偏向之初探
    徐美惠
    爲想瞭解兒童對童話故事中男女人物評 價的偏向,以及性別是否影響兒童對童話故事中男女人物的評價偏向,乃選擇476名國小學童(男生274人、女生204人)填答問卷。經統計分析結果,發現:(1)兒童對於童話故事中的男女人物之評價,普遍沒有偏向男或女:(2)男女兒童對於童話故事中男女人物的解價有偏向;男童對男性人物評價高,女童則趨向男女平等。根據上述統計結果,本研究提供兩項建議,以為塑造兒童性別角色的參考。
    關鍵字:無
TOP